降準一直是央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。降準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降低社會的融資成本,那么一般在什么情況下會實行降準的,19年這是進行第2次全面,降低存款準備金率,第1次是1月4日,全面降準1%,這次全面降準0.5%,定向降準1%,因為央行是從全局看問題的,我們作為個體是從單個角度看問題的,對自己有利就支持,央行還要管外匯,現(xiàn)在一方面,降準這個工具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,當年為了回收08年后4萬億投資的過剩流動性,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了20%以上,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池,這個當然是前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杰作,做得確實不多,降準的工具還有空間,沒有必要用降息的工具,另一方面,美國加息,我們如果降息的話,資金外流了啊,匯率就保不住了啊,所以這個也是個問題啊,央行是從全局看問題的,進行全局統(tǒng)籌的,所以降準更容易做的。
1、央行降準和降息是什么意思?
打個比方,好比健身:都是為了健康,降準是每天跑步從8公里提升到10公里,這是絕對數(shù)量的變化,降息是配速從6分鐘提升到5分鐘,這是質量的提升。央行被稱為:“銀行的銀行”,“最后的銀行”,銀行的錢不是大風刮來的,銀行沒錢了就的找央行借錢,如此一來就“受制”于央行,那么央行就有了控制(調節(jié))銀行釋放貸款的途徑/工具,通過控制銀行來控制市場資金的充裕度!大家都有過貸款的經歷,有些讀者可能還有過放貸的經歷(或者說是借錢給他人的經歷),那么你最關心兩個問題:能夠借多少(貸款的額度)?借款利息多少(借款的成本)?央行調控商業(yè)銀行也是如此,怎么控制貸款的額度了?何為降準?張三在宇宙商業(yè)銀行存款了1個億,按理來說宇宙商業(yè)銀行可以把這1個億都放貸給李四,但是為了防止張三的臨時取現(xiàn),那么央行就規(guī)定宇宙商業(yè)銀行要把其中的20%,也就是2000萬元放到央行,以應對張三的擠兌,這個20%就是存款準備金率,也就是說存款準備金率越低的時候,商業(yè)銀行可以用來放貸的錢就越多,這次央行降準1%,大概總體的存款準備金率為13%,釋放了1.5萬億的資金,這些錢本來就是商業(yè)銀行的,只是臨時存放在央行的,
現(xiàn)在央行說別放在我這里了,趕緊放貸給民營企業(yè)吧,放貸給中小微企業(yè)吧,銀行手里有了更多的現(xiàn)金,總不能放在手里,總是要投放到市場的,因為資金是有成本的,原來放在央行,多少還有點利息,現(xiàn)在沒有了,1.5萬億肯定還是要投放到市場的。插播一個題外話,商業(yè)銀行到底有多少錢?1.5萬億對應1%,應該是150萬億,這個就是商業(yè)銀行的存款,現(xiàn)在存款準備金率為13%,也就是說商業(yè)銀行在央行存放的資金還有13??15萬億=19.5萬億,
何為降息商業(yè)銀行現(xiàn)在給企業(yè)的貸款的基準利率是6%,這個基準利率是央行規(guī)定的,利率是貸款人最關心的問題了,因為這就是成本,1個億的貸款,1個點的利息就是100萬了,所以利率就決定了企業(yè)的成本,進而影響了企業(yè)的盈利,貸款都是為了生產,財務成本是要算到成本里面去的,所以降息就是央行把基準利率從6%降低到5%,如此一來市場的資金成本就低了,貸款的人也更多了。
那么為何只降準不降息了?因為央行是從全局看問題的,我們作為個體是從單個角度看問題的,對自己有利就支持,央行還要管外匯,現(xiàn)在一方面,降準這個工具還有很大的操作空間,當年為了回收08年后4萬億投資的過剩流動性,把存款準備金率提高到了20%以上,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蓄水池,這個當然是前任央行行長周小川的杰作,做得確實不多,降準的工具還有空間,沒有必要用降息的工具,另一方面,美國加息,我們如果降息的話,資金外流了啊,匯率就保不住了啊,所以這個也是個問題啊,央行是從全局看問題的,進行全局統(tǒng)籌的,所以降準更容易做的,
2、央行降準意味著什么?
降準因素分析從2018年4月25日起,下調大型商業(yè)銀行、股份制商業(yè)銀行、城市商業(yè)銀行、非縣域農村商業(yè)銀行、外資銀行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;同日,上述銀行將各自按照“先借先還”的順序,使用降準釋放的資金償還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貸便利(MLF)。以2018年一季度末數(shù)據估算,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,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,大部分增量資金釋放給了城商行和非縣域農商行,
很多投資者降準來的有些突然,實際上,如果聯(lián)系到最近影響市場的一個大新聞是,有媒體報道,商業(yè)銀行存款利率上限的行業(yè)自律約定將放開。4月12日,市場利率定價自律機制機構成員召開會議,討論關于放開商業(yè)銀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事宜,因此,玉名認為從金融市場角度,本次降準對沖了銀行市場利率化提高利率的情況,美聯(lián)儲加息和縮表之后,全球央行都面臨利率提升因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