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是通道類信托,違約跟信托沒有任何關系。不請自來,我是信托者,專注信托,現在市面上多見的逾期項目為工商企業(yè)信托,網紅地區(qū)政信信托,少量地產信托,都是融資類信托居多,一些政信類信托產品比較受市場青睞,政信信托一般是政府旗下平臺進行融資,違約率較低。
1、光大信托政信產品再次違約,預示著什么?
預示著“剛性兌付”被打破,市場回歸真實風險,投資者應該更理性。長久以來,我們國家為了保障政府和國企的信譽,往往對這些機構發(fā)行的金融產品采取“剛性兌付”,不僅麻痹了投資者的風險意識,還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市場扭曲,比如90年代對于企業(yè)債券的“剛性兌付”就產生了一系列的市場亂象:1.90年代的金融市場,地方政府為企業(yè)兜底,財政部又為地方政府兜底,
2.兜底政策使得所有投資者(包括機構和個人)都完全不考慮風險因素,盲目選擇“低風險”高收益的金融產品,比如企業(yè)債券。3.企業(yè)因為有政府兜底,所以也不考慮自身的財務狀況,盲目發(fā)債,有的甚至用發(fā)債來非法集資用于非法用途,4.除了個人投資者,大型金融機構(比如國有大型商業(yè)銀行)也是企業(yè)債券的購買主力軍。
這樣一來銀行也購買了大量沒有償付能力的低質債券,導致銀行資產變差,造成了金融市場的實質性風險,5.最終的后果就是銀行壞賬率高企,整個社會的違約債務越積越多,市場嚴重扭曲,風險無法化解。可見,打破“剛性兌付”才能還原一個真實的市場、真實的風險,有違約風險的定價才是市場的有效價格。違約是一種風險,但違約更是保障市場健康運轉的必要條件,
2、平安信托產品有違約的嗎?
平安信托產品暫時在市場上沒有聽說過違約的情況。但其實投資者也應該明白,信托已經在慢慢地打破剛兌了,投資更應理性,剛性兌付的時代一去不復返資管新規(guī)后,明確了打破剛性兌付。過去剛性兌付意味著當信托產品出現風險違約時,信托公司拿出自有資金為投資者進行兜底,從2018、2019年去杠桿以來,一小部分信托產品出現了違約的風險,剛性兌付在慢慢地打破。
其實出現違約的情況并不可怕,信托的風控還是比較嚴格的,出現違約后,一般都會進行處置抵押物或質押物或融資方變現資產或重組等方式,來慢慢地回籠投資者資金,目前什么信托產品受歡迎?目前一些政信類信托產品比較受市場青睞,政信信托一般是政府旗下平臺進行融資,違約率較低。投資者可以選擇全國百強縣、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、財政收入良好的政信信托,
3、信托產品違約后會血本無歸嗎?
不請自來,我是信托者,專注信托。一旦投資者遇到產品逾期了,的確是一件很扎心的事兒,不要別盲目著急或者維權,還是有一些套路可尋的,首先確定的確項目逾期了,有的項目一般在到期后遲點3-5個工作日到賬,如果超過15個工作日了,初步可以判斷是有逾期,這必須第一時間和信托機構取得聯(lián)系,且關注官網動態(tài),項目逾期都會公告頒布。
既然逾期了,就必須采取維權措施了,不過不同項目類型,應對措施還是有所不同的其一融資類信托,其二投資類信托,其三,通道業(yè)務如果是融資類信托逾期,一般而言,信托機構給融資方放款都會有足額抵押物,必須讓信托機構第一時間做好確權事宜,將所有權,物權,債權等權益歸屬到信托項目中,做好這一步,那后期只要將資產變現了,是足以覆蓋到本息全額?。〉茄?,一般項目逾期了,多半是融資方的整體現金運營出現了問題,而非單一項目事件,這時候確權不明確,還會涉及司法等等糾纏,后期處理特別繁瑣復雜,這個時候作為投資人比較可行的是讓投資者抱成一團,去與信托機構協(xié)商,讓信托機構出面進行流動性支持措施,這是對投資者回本最快的方式,
其二,如果是投資類信托,那基本上信托機構是第一責任人,基本上此類項目逾期很少或者說可操作空間很大。其三通道業(yè)務,這個是很復雜了,一般逾期也少,現在市面上多見的逾期項目為工商企業(yè)信托,網紅地區(qū)政信信托,少量地產信托,都是融資類信托居多,而作為投資者其實在維權階段能操作的余地有限,還是在投前做好準備之道,才是正途?。?!一點愚見,感謝閱讀?。?!1。